低溫恒溫攪拌反應浴的工作原理與特點
點擊次數:58 更新時間:2025-06-20
低溫恒溫攪拌反應浴是一種結合制冷、攪拌與精確溫控的實驗設備,廣泛應用于化學、生物、醫藥及材料科學等領域。其核心原理與特點如下: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
1、制冷系統:通過壓縮機將制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氣體,經冷凝器液化后,經膨脹閥降壓降溫,在蒸發器中吸收工作介質(如乙醇或硅油)的熱量,實現低溫環境。制冷系統通常配備多重保護裝置(如過熱/過電流保護)以確保安全運行。
2、攪拌系統:位于浴槽底部的磁力攪拌器驅動攪拌子旋轉,強制工作介質流動,消除溫度分層,保證浴槽內溫度均勻性。部分型號支持調節攪拌速度(如0–1400 rpm)以適應不同實驗需求。
3、溫度控制系統: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介質溫度,控制單元通過PID算法動態調節制冷功率或輔助加熱模塊(若有),使溫度穩定在設定值,波動度可低至±0.1℃。
二、主要技術特點
1、溫控范圍廣且精準:
低溫度可達-100°C(需液氮/干冰輔助),最高至95°C,覆蓋多數低溫反應場景。
數字顯示溫度,分辨率達0.1℃,結合強制循環與攪拌,溫度均勻性好。
2、多功能集成設計:
外循環功能:可連接外部設備(如反應釜),通過循環泵實現遠程控溫,擴展應用范圍。
模塊化結構:浴槽容積可選(如5L–30L),配備伸縮蓋減少冷媒消耗,支持固定滴定管或傳感器。
3、安全與穩定性:
全封閉磁力攪拌避免機械密封泄漏風險,耐腐蝕材質浴槽適應多種試劑。
集成過熱、過電流等自動保護機制,保障設備長效運行。
三、典型應用場景
1、化學反應:低溫合成(如有機金屬反應)、聚合反應控溫。
2、生物實驗:細胞培養、PCR預冷、核酸提取等溫度敏感操作。
3、物性測試:粘度測量、材料低溫性能分析等。
